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分析报告
一、2014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2014届毕业生总人数为127人,其中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生75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52人;男生88人、女生39人;北京生源学生82人、非京籍生源学生45人;参加我校与美国奥克兰大学“2+2”、“3+2”留学项目返校与2010级本科生同期毕业的学生有3人;少数民族毕业生7人;就业困难学生49人(其中包含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人数为8人),本届毕业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为14人。截止2014年10月31日,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2014届所有毕业生就业去向如下:
(一)毕业去向统计
1、学院总体毕业去向:
2、学院分专业毕业去向:
(二)考研去向统计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2014届毕业生今年总共考取硕士研究生11人(包括获我校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2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66%。详情见下表:
姓名
|
班级
|
生源地
|
考取院校
|
华晨惠
|
测控1001
|
安徽省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马闪闪
|
测控1001
|
河南省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唐欢
|
测控1001
|
湖南省
|
北京科技大学
|
刘佳惠
|
测控1002
|
湖北省
|
北京科技大学
|
谢宁
|
测控1002
|
河南省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魏文强
|
测控1002
|
陕西省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赖笑辰
|
测控1003
|
江苏省
|
天津大学
|
高润
|
光信1001
|
北京市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崔春旺
|
光信1001
|
河南省
|
北京理工大学
|
侯伟成
|
光信1001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王鹏
|
光信1002
|
安徽省
|
北京工业大学
|
(三)出国去向统计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2014届毕业生今年有申请出国继续深造的同学有14人,其中包括参加我校与美国奥克兰大学“2+2”、“3+2”留学项目返校与2010级本科生同期毕业的3名同学,这四名同学都直接选择了在美国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四)2013届毕业生就业去向(按单位性质)统计
截止到9月17日,按照就业办提供的数据,127名毕业生毕业去向的单位性质被分为以下十二类:(1)出国出境14人;(2)党政机关2人;(3)国有企业24人;(4)科研设计单位2人;(5)其他私营企业26人;(6)其他灵活就业35人;(7)医疗卫生单位1人;(8)其他事业单位1人;(9)部队2人;(10)国内读研11人;(11)教育单位2人;(12)自由职业6人;(13)继续考研未就业2人。
二、近三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对比及分析
(一)一次就业率对比及分析
1、学院总体对比
毕业生一次就业率
|
百分比
|
2011届毕业生
|
90.91%
|
2012届毕业生
|
100.00%
|
2013届毕业生
|
99.25%
|
2014届毕业生
|
98.43%
|
2、各专业对比
专业 一次就业率
|
2011届毕业生
|
2012届毕业生
|
2013届毕业生
|
2014届毕业生
|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
87.91%
|
100.00%
|
98.82%
|
100.00%
|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89.66%
|
100.00%
|
100%
|
98.43%
|
3、分析
截止9月17日,依据学校就业办提供的数据统计,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2014届毕业生的全口径一次就业率为98.43%。有两位同学(1.57%)选择了继续复习考研,在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多,就业岗位需求减小的严峻形势下,从就业质量和就业率两个方面基本与上一年持平。简要分析总结如下:
(1)、在学校层面上:
学校对于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越来越重视,提供发布的招聘信息数量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召开了全校就业工作会议并由校领导全面部署就业工作、并对各学院的就业工作做出了客观的评价,并给予了激励;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校区的学生积极组织开展了校园招聘会、宣讲会。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在学院层面上:
学院动员全体教师的力量为毕业生们提供就业信息、推荐就业实习单位、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另外,学院还主动联系毕业生就业单位、校友单位组织开展宣讲会及招聘活动,同时多次组织召开毕业班班主任联席会及时沟通就业进展、提出就业指导方案、针对就业困难的同学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建立招聘单位名册、毕业生就业单位信息档案。特别说明的是,2014届毕业生与2013届毕业生相比,京外生源人数增加11人,达到近三年最高比例,也为201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增加了难度。
(二)考研情况对比及分析
1、学院总体对比
年级
|
考取研究生人数
|
2011届毕业生
|
9
|
2012届毕业生
|
9
|
2013届毕业生
|
12
|
2014届毕业生
|
11
|
2、各专业对比
专业 考取研究生人数
|
2011届毕业生
|
2012届毕业生
|
2013届毕业生
|
2014届毕业生
|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
5
|
7
|
8
|
7
|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4
|
2
|
4
|
4
|
3、分析
2014届毕业生成功考取研究生的人数为11人,与往年我院考研录取人数基本持平,录取比例略有提升,扎堆报考、跟风考研的现象依然存在。
我们会在新一届的毕业生中继续加强考研动员和报考指导工作,引导大家正确面对考研问题、正确选择报考院校。
三、总结
(一)、连续三年就业流向的分析及未来趋势的研判
通过数据整理与分析,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近三届毕业生就业流向基本稳定。详见下图:
单位性质
|
2012届毕业生
|
2013届毕业生
|
2014届毕业生
|
合计
|
私营企业
|
37
|
32
|
26
|
95
|
国有企业
|
32
|
34
|
24
|
90
|
灵活就业
|
16
|
31
|
34
|
81
|
国内升学读研
|
9
|
12
|
11
|
32
|
出国留学
|
12
|
8
|
14
|
34
|
自由职业、创业
|
6
|
1
|
6
|
13
|
党政机关
|
2
|
8
|
2
|
12
|
三资企业
|
7
|
1
|
1
|
9
|
科研设计单位
|
3
|
2
|
2
|
7
|
教育单位
|
1
|
3
|
2
|
6
|
其他事业单位
|
1
|
2
|
1
|
4
|
未就业
|
0
|
1
|
2
|
3
|
大部分毕业生毕业后流向到企业(国企和私企占据了50%左右的比例);灵活就业人数逐年增多也是大势所趋,毕业生不再把档案存放、干部身份等因素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同时很多企业(创业初期企业、小微企业、私营企业)也存在档案管理上的不足,同时签订劳动合同或试用合同时也比较灵活;考取研究生人数与出国继续深造人数保持基本稳定;随着国家、学校对于大学生创业引导的加强和鼓励,更多的同学选择了自由职业或者创业;到党政机关、基层就业的热情今年略有下降;其他到三资企业、中小学等教育单位、科研设计单位、其他事业单位就业的学生比例也基本稳定;近三届毕业生中极少数未就业的学生主要是打算继续复习考研的同学以及未能按期获得毕业学位的同学。
分专业来看,我院两个本科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性质相似,就业流向也大致相同,影响未来就业趋势变化主要因素还是两个专业的生源差异。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外地生源、女生数量相对较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北京生源为主,男生多。从这一方面看2015届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生中的就业困难学生比例也将与往年相当;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难点也依然存在于学业困难方面。
通过初步的就业意向统计,我们发现2015届毕业生就业热情较往年相比有所提升,有考研、出国意向的同学愈加趋于理性,但最终考研录取、出国深造比例将会保持相对稳定,由于学校、学院对于就业实习基地建设、校友企业走访等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加强,相信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本学院开展就业工作的主要特点(包括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指导服务等)
1、 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
学院成立了以院长和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系主任和书记,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为组员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一把手”工程。多次召开学院党政联席会听取学院就业工作汇报,并在全院大会上通报就业进展并强调就业工作对各系专业建设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积极鼓励全院教师参与到就业工作中。学院党政联席会协调支持了就业奖励办法的实施并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发动和鼓励教师通过自身社会资源积极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调整完善了《就业奖励办法》等制度。
2、 就业进展数据及时即时统计:
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完成六次完整的毕业生就业进展统计,从最初的就业意向到最终的就业去向,做到及时了解随时沟通;
3、 积极开展就业指导:1)通过就业指导课、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就业动员,为同学详细讲解了建立制作、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就业技巧和心理指导等,努力解答好每位毕业生的就业政策疑问。2)组织毕业生就业经验交流会和考研动员和经验交流会。召开毕业生大会,强调毕业前后办理就业手续的有关注意事项。3)积极营造到基层就业的氛围,2013届有7人录用为村官。4)对低年级学生开展就业教育,进行了职业规划意向统计,并有针对性开展指导。5)对就业困难学生开展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和帮扶。对想就业但能力有限的,加大推荐力度;对不打算就业和就业困难的学生的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家长的意见,希望家长能督促和帮助学生就业。对学业困难的学生提醒做好毕业前的补考准备工作。
4、 积极开展考研动员指导:
通过召开考研专题会加强考研动员指导工作,引导大家正确面对考研问题、正确选择报考院校,建立专业教师与毕业生、大三学生考研信息共享、咨询平台。
5、加强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和校友企业沟通
与学院教学部门联合积极建设学院就业实习基地,与兆维电子集团、大恒新纪元科技有限公司、雪迪龙公司签订了就业实习基地协议,并保持与京仪集团、北京现代汽车等公司保持良好的就业实习合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招聘会,并单独联系多家行业内或校友企业(如大恒创新技术有限公司、捷威斯特科技有限公司、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联通10010服务热线、泛华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等),单独组织本学院学生进行简历投递和面试。
6、建立学院学生就业实践中心,积极围绕提升毕业生就业效率和质量开展工作:
发挥学院校友资源(特别是近三届毕业生资源)为毕业生提供有效的、有针对性的、与专业相关的就业信息,同时为低年级同学提供利于其未来职业发展的实习、兼职信息,丰富学生专业相关工作经历、专业实践,提高其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
(三)、就业状况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就业状况是左右考生与家长的报考选择的重要因素,因此学院教学部门一直以来积极及时的跟踪就业状况。通过就业数据的统计分析,积极开展培养方案的调整和完善工作,提高了企业、校友对于学院教学的参与度,让专业相关企业、校友广泛参与到培养方案的修订和专业建设上来,根据我院学生的就业状况实际,积极引导了学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专业实习与假期社会实践,强化了教学实践环节的教育质量,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利于毕业生明确就业方向并提升其就业竞争力。